車燈出現霧氣不僅會影響汽車車燈的透光率,還容易形成散光,還會對燈組的相關電氣元件造成腐蝕,對行車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為此,車燈在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大燈復合防霧氣試驗機來研究起霧試驗,下面我們對車燈防霧試驗做相關試驗驗證。
車燈防霧試驗驗證:
試驗設備:環儀儀器 大燈復合防霧氣試驗機
樣品預處理:
a)把樣品放進大燈復合防霧氣試驗機內,按照裝車情況放置,并安裝面板,保證在噴水過程中只有透鏡噴到水,同時,移除燈泡、氣帽蓋等所有一切可以拆卸的東西。
b)將溫濕度計放到燈內,盡可能地往燈內放以便探測燈內的溫濕度達到箱子的設定值;如果燈內的溫濕度達不到箱子的設定值,則需要調整箱子的溫濕度,使燈內達到標準要求的設定值。
c)當燈內的溫濕度達到標準要求值后,取出探頭,重新裝上燈泡、氣帽蓋等,然后再多放置30 min。
試驗過程:
a)樣品預處理完成后,立即將樣品進行60 min的噴水測試。
b)按照實際的行駛環境條件點燈(白天模式/夜間模式)。
c)噴水條件為:必須將水均勻地噴到透鏡上,水溫為(20±1)℃;流量為11~20L/min,噴水60min后,立刻擦干透鏡表面的水,觀察起霧情況,拍照,觀察距離為1m。
試驗驗證:
以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P02F和CHB41F的霧燈為例,按雨天行駛的夜間模式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驗證在不同濕度、不同水溫和有無干燥劑情況下的起霧情況與起霧區域,所得的結果如表1-3 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當燈具內的濕度減小時,車燈的起霧區域有所減小且霧氣很薄,說明濕度的大小會影響起霧情況,由此可以推斷:對于車燈起霧,存在一個關于濕度的臨界起霧點,在此濕度以下水蒸汽無法形成凝結核心,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車燈起霧區域總是處在未點燈和流動死角區,這是因為,當環境溫度驟降時,車燈中的水蒸氣不能及時地排到外界環境中,低溫區的溫度低于空氣露點時就會形成凝霧。
由表2可以看出,干燥劑能夠非常明顯地防止起霧的發生,但是這種防起霧方法的弊端在于當燈內的干燥劑吸水趨于飽和時不但不能防止起霧,其自身揮發的水汽反而會加重起霧現象。
由表3可以看出,外界的環境溫度越低,燈內溫度降到露點以下的區域就會越大,故起霧現象也就越嚴重。
如需了解更多大燈復合防霧氣試驗機的試驗應用,可以咨詢環儀儀器相關技術人員。